西夏陵区的贵族大臣墓与皇陵相比,规模较小,仅一重垣墙,无献殿阙台之设,墓室上有坟台。已发掘的108号墓室有斜墓道及圆角方形土洞单墓室。该墓早已被盗。墓内残存有铁钉,石狗,石马,羊、鸡、鸭骨架,牛、狗骨。瓷片有绿釉和白釉。纺织物、铜片、银丝、铜块、银帽铁钉、北宋铜币。在墓底被挠乱的木棺板处的人骨,曾经火烧,应为墓主人。至于该墓填土中的两具人骨,大约是盗墓贼为灭口而留下的同伙。该墓证明,死者用棺为葬具,亦经火化而后葬,殉葬品丰富。
陪葬墓与皇陵相比,皇陵神墙及地上建筑涂赭红色,陪葬墓为白色,这是生以衣服色彩别贵贱,死亦以色分高低的等级制度。另外陪墓不建灵塔,而是在墓上建圆形圆顶、圆形平顶和圆形三级并圆顶坟塚为建制,这三种不同坟墓,可能也有身份的区别。[30]
鸱吻(西夏)
在甘肃武威西郊发现的西夏小型墓,是一般墓葬,其墓为火葬风俗,应是当时流行风俗。墓主人刘氏,两座都是方形单室砖墓,平面长宽1.20~1.60米,高1.20~1.70米,圆锥形顶,拱形券门以卵石封闭。墓室地面铺砖,靠后壁设高14厘米、宽60厘米的小灵台,其布局如一个单室之家。其2号墓殉葬品有木制明器陈列小台前:有条桌一张、上放笔架及一支木笔和一木瓶。另有2件衣架、圆身喇嘛塔4件。塔上书写梵文“一切如来咒”“一切如来百字咒”“药师琉璃光王佛咒”等。塔顶内侧墨书死者刘德仁,寿年68岁,卒于天庆五年(1194年)四月十六日,天庆七年夏建缘塔(墓室),至秋天葬毕。缘塔放灵台上,另外有一件瓷碗殉葬。在该墓门内两侧,放木板彩画29块,板长10~28厘米、宽5~10厘米。绘画内容有重甲武士、男侍女婢、驭马倌,鸡、狗、猪等家禽。有的板画后面,有墨书“蒿里老人”“童子”“二童子”“大六”“天关”“太阳”“金鸡”等题名。一号墓木缘塔顶部内侧书写死者刘仲达,卒于天庆八年(1201年),次年葬毕,题名“刘仲达灵匣”。还有刘仲达妻缘塔李顺娇卒年月题记。缘塔书名“灵匣”、“李氏殖”说明,墓中的塔即佛教之舍利塔,“殖”者火化之骨殖,死者是佛教信徒,并以佛教之礼施行火化。当时还有以骨灰掺和泥中,塑成塔形或佛菩形的信仰方式,以求死后的归宿。